以藝術之名
從現代到當代~~探索台灣視覺藝術
公共電視台 編著 徐蘊康 撰稿
作為一本書的書名,《以藝術之名》並不是一個標新立異的響亮口號。「藝術」名稱的賦予,自然涉及了多重歷史的銘刻與再現。如何將各式殊異的創作實踐,納入觀看與辨識的系譜,可說是一連串由命名展開的問題意識;「台灣美術」可以被怎樣談論?「台灣視覺藝術」可以如何被認識?《以藝術之名》從命名出發,提出了八種不同提問的視角,供觀眾思考。
《以藝術之名》原為公共電視製播的系列紀錄片,現在由紀錄片策劃者徐蘊康小姐將自撰的影片旁白內容與圖像,彙集成書,提供了紀錄片以外的另一種觀看方法。長期以來,當代台灣視覺藝術的書寫,高度仰賴海外的理論與方法,經常可見直接以歐美等地的觀念語彙,套在本地藝術創作的詮釋生硬地操作,本書則採取相反路徑,不急著以流行的話語困擾觀眾,而是採取腳踏實地的態度,不離本地藝術發展的問題意識,從藝術家的作品與創作理念出發,帶領觀眾與讀者,抽絲剝繭地分析當代課題的構成情境。
~~~內容摘自蔣伯欣《迴紋針串起的影像敘事》
目錄
第一章 主體的想像(陳界仁、吳天章、姚瑞中)
第二章 祖靈的召喚(拉黑子、撒古流、安力.給怒、瓦歷斯.拉拜)
第三章 輕與重的對話(陳其寬、于彭、袁旃、黃致陽)
第四章 新美術的追求(廖德政、林之助)
第五章 前衛精神(劉國松、蕭勤、夏陽、吳昊、李錫奇、莊喆、 顧福生、馬浩)
第六章 她者的凝視(吳瑪悧、劉世芬、王德瑜、尤瑪.達陸)
第七章 流動的框架(李明維、林明弘、袁廣鳴)
第八章 奔赴烏托邦(張乾琦、王俊傑、陳界仁)
更要感謝我們最美麗的主持人秋瑩生動活潑的引領